新闻加点料
2013年11月,华盛顿大学社会福利系教授马克·兰克在《纽约时报》发表了“美国贫困成主流”一文,对美国的贫困现状进行了不同以往的解读:首先,大多数美国人都可能经历贫困。研究发现,约40%的美国人在25岁至60岁这一年龄段中至少会有一年时间收入低于官方贫困线,54%的美国人会至少有一年时间陷入贫困或接近贫困(即收入低于贫困线标准的1.5倍),而如果加上使用福利、收入接近贫困和失业等条件,那么80%的美国人都会遇到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。其次,在地域分布上,贫困呈现分散性。再次,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实极其脆弱,且漏洞百出。最后,研究表明,贫困终究是国家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出现失败的结果,大多并非个人原因造成。
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如今贫困已成为美国的主流,而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讲,问题不是我们是否会经历贫困,而是何时经历。”
全球最富有的1%的人口掌握了110万亿美元的财富,是35亿最贫困人口总资产的65倍。报告指出:“经济资源很大程度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,给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造成威胁。人类并没有共同向前,而是在经济和政治权力的作用下愈加分离,不可避免地加剧社会紧张,令爆发社会危机的风险更高。”以印度为例,过去10年间,印度10亿美元以上身家的富豪总数由不到6人增长到61人,总共掌握了约2500亿美元的财富。报告称:“令人震惊的是,少数精英掌握的资产在印度全国所占的比例由2003年1.8%上涨到2008年的26%。”